徐水舞狮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和春季寺庙法会期间,徐水舞狮的表演形式是由一名或两名武士(俗称"狮郎")手持绣球引逗一头或数头狮子。一头狮子由两人扮演,一人耍狮头,一人耍狮尾,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缀成的狮皮饰盖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称太狮;另由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小狮子,称少狮;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人称引狮郎。引狮郎在整个舞狮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狮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表演上分为"文狮"和"武狮",前者的主要特点是刻画狮子的温顺的神态,如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后者则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如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钻火圈等。新中国成立后,在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整理和改进,将"文狮"与"武狮"的技艺精华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既表现了雄狮的勇猛和活泼,又表现了耍狮人的勇敢和智慧。许多惊心动魄的舞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徐水县的舞狮子,仿照历代石狮的形态,在色彩、造型、装饰等方面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精心制作而成。古雅圆大的狮头,宽阔隆起的前额,黑亮有神的活眼睛,前伸而突起的鼻子,张闭有度的大嘴,稍微颤动的双耳,五官起伏有致,加之头顶用彩绸扎成的彩球的映衬,更显得狮子的威武雄壮,憨态可掬。 脖子上安的一圈响铃,随着狮子摇头晃脑的动作而丁当作响,煞是惹人喜爱。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配合默契,能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还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狮子暴躁、凶猛、嬉戏、亲昵的性格,神态多变,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