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保定文化 > 历史文化 > 清苑哈哈腔

清苑哈哈腔

发布时间:2010-04-20 07:11:07来源:互联网 作者:运营编辑 我要投稿
哈哈腔,又称柳子调、喝喝腔,是产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民间的地方剧种,形成在明末清初,流行于河北省的廊坊、保定、石家庄、衡水、沧州五个地区和山东省的德州、惠民地区。 哈哈

      

        哈哈腔,又称柳子调、喝喝腔,是产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民间的地方剧种,形成在明末清初,流行于河北省的廊坊、保定、石家庄、衡水、沧州五个地区和山东省的德州、惠民地区。

        哈哈腔原是俗曲曲名,于清乾隆年间已在京师和民间流行。清嘉庆年间北京钞本《杂曲二十九种》所收之《游寺》(《西厢记》之一段)即有哈哈腔。清末民初是哈哈腔兴盛阶段。当时,哈哈腔曾经多次进入平、津等大城市演唱。在河北省保定、廊坊、石家庄、衡水、沧州等地的哈哈腔子弟会、半职业班社也很活跃。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哈哈腔班社科班停办,子弟会也被迫停止活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哈腔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班社重新建立,农村业余剧团也恢复演出。1955年正式成立了清苑县哈哈腔剧团(专业剧团)。1995年被文化部列为国家重点保留剧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08年6月,裘印昌、王兰荣被分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