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保定小吃 > 徐水漕河小驴肉

徐水漕河小驴肉

发布时间:2014-10-17 15:49:31来源:互联网 作者:运营编辑 我要投稿
徐水漕河小驴肉

 

徐水漕河小驴肉
 

驴肉,高蛋白,低脂肪,是上乘营养食品,酒席宴会美味佳肴。徐水驴肉素称“小驴肉”,原产地漕河镇。传说当时漕河一带有漕帮和盐帮两股敌对势力,漕帮运粮,盐帮运盐,双方矛盾很深,经常兵戎相见。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就宰杀掉煮肉吃。这样,漕河驴肉加工业兴起,当地形成吃驴肉的习惯。漕河小驴肉的传统吃法是火烧夹驴肉,早在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即驰名于外,今仍名扬遐迩。来徐水的众多客人,尤其是“美食家”们,均要品尝小驴肉一饱口福。常以刘伶醉酒、小驴肉为美味佳肴,以火烧夹驴肉为主食,食者皆赞不绝口。徐水小驴肉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具有成色鲜嫩、熟度透彻、不塞牙、不腻口、大块成型、肉质纯正、香味浓郁等独特之处。
  早在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即驰名于外,今仍名扬遐迩。来徐水的众多客人,尤其是“美食家”们,均欲品尝小驴肉一饱口福,常以刘伶醉酒、小驴肉为美味佳肴,以火烧夹小驴肉为主食。食之者皆赞不绝口。
徐水驴肉,境内产地颇多,销况极盛,但正宗产品制肉世家,则是县西南漕河乡曹庄村范玉祥家。范祖籍留马村(现为满城县),其驴肉加工已有五代人的历史。曾祖父范洛好(因嗜好颇广,故送号“洛好”)以经营牲畜为业,将淘汰的牲畜宰杀加工熟肉推车出售。当时社会上称为“臭肉车子”,销量不大。祖父范洛达时,为谋生计,携家带口,到异地卖肉,先后到徐河桥、太保营、北常保、南庞村等,民国12年(公元1923),到曹庄定居,仍操旧业。父亲范顺田一生以驴肉加工为业,范玉祥从小跟父亲做帮手,13岁便登上小板凳操刀卖肉。范家驴肉加工技艺代代相传,并有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范玉祥的四个儿子皆操此业。在范玉祥指导下,沿袭传统技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整套剥、泡、煮、焖、晾操作技术。驴肉剥皮,清水泡3~4小时,清汤开锅下肉,加大火,待开锅后,翻锅放佐料。每百斤驴肉加盐7斤,大料2两,花椒3两,茴香半斤,桂皮2两,火硝3钱,鲜姜3两,除盐、火硝外,其他带渣佐料入袋扎紧,放人锅内。煮6小时左右,肉8成熟,出锅清汤,再人锅,慢火焖,锅内加放一层荤油,以保温、保味,减少水分蒸发,焖锅时间10小时以上。出锅后晾两个小时(冬季时间短些),加工一锅驴肉需一天一夜(约22个小时)。范家加工驴肉方法可概括为四句话:大火攻、细火焖、油盖顶、时间长。范家驴肉制作工艺独特,故一直享有盛誉。后徐水县食品公司驴肉加工亦沿用范家的制作工艺。至今,徐水小驴肉畅销不衰,供不应求,堪为徐水名产。
 

当年张艺谋到保定做客,您猜他点名要吃什么?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豪华大餐,他早就惦记着的那一口儿,是保定的特色小吃——驴肉火烧!劈开刚刚出炉、外焦里嫩的火烧,卷上肥嫩适中的徐水漕河小驴肉,那种美味,不仅让许多保定人几天不吃就馋得慌,更成了许多外地朋友到保定的念想儿。

  保定驴肉源于徐水,徐水驴肉根在漕河。作为一种从手工业作坊起步的传统特色食品,这道引人垂涎的美味,在得到诸多食客热捧的同时,其安全质量水平是否符合现代饮食卫生要求?近日,记者来到徐水,对驴肉加工的源头展开实地探访。

------分隔线----------------------------